“寻亲少年刘学州遭网暴案”,6月9日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
一审判决自媒体博主“真话哥”与“暖心姐姐”构成名誉侵权,判决其赔礼道歉。同时,法院支持了原告的精神损害赔偿、维权律师费,共计5.7万元。(消息来源央广网)
不满16岁的刘学州用生命换来这场胜诉,代价沉重却意义深远。
这件发生于2022年的悲剧,今天被一位电影人“巧妙”的,并非改编,但异曲同工的搬上了大银幕——7月5日由陈思担任监制和编剧的电影《恶意》正式上映。
电影以一起雨夜医院楼顶的双人坠楼悲剧拉开序幕,患癌症的女童静静和护士李悦从天台坠落。这本是一场令人痛心的事件,却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一场可怕的网络暴力风暴。
小女孩的妈妈尤茜一口咬定是护士李悦将女儿推下,自媒体为了流量,不加核实的就将这一说法传遍网络。
一时间,李悦成了人人喊打的 “杀人凶手”,网友们在她的社交账号下肆意辱骂,仅凭她抽烟、喝酒、跳舞的生活习惯,就给她贴上 “坏女孩” 的标签,全然不顾事实真相和法律审判。
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寻亲少年刘学洲所遭遇的恶意网暴简直如出一辙。2021 年,刘学洲发布寻亲视频,在众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亲生父母。本以为是团圆的开始,没想到却是噩梦的降临。
部分网友和网络大 V,没有了解事情全貌,就开始对刘学洲进行恶意揣测和攻击,在网络上歪曲事实,称他索要房产、“威胁” 父母离婚。
“他穿得太好,肯定是贪图钱财”
“找父母就是为了要房,太有心机”
各种难听的话语铺天盖地而来,据刘学洲舅妈回忆,当时他的私信里有 2000 多条不堪入目的辱骂信息。在这场网络暴力的围攻下,这个年仅 15 岁的少年,内心防线彻底崩塌,最终在三亚海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对比电影《恶意》和刘学洲案,我们会发现诸多相似之处。一旦某个片面的观点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大众往往不假思索地跟风,很少有人去探究背后的真相。
在电影里,李悦因为尤茜的指控和自身的生活习惯,就被网友判定为凶手;现实中,刘学洲仅仅因为亲生父母的片面之词,就被网友骂成 “白眼狼”。谣言的传播速度极快,在网络这个放大器下,迅速扩散,对受害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更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命。
观影过程中,观众极有可能在某个瞬间感受到影片情节与近年来看到的网爆事件件,如“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案”,“江歌母亲诉网暴者案”等。电影里被开盒,造黄谣的护士李悦这个角色又何尝不像是“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案” 的复刻。
2020 年,吴女士在快递点取件时被陌生男子偷拍,随后被编造出 “富婆出轨快递员” 的低俗故事。谣言里,她的职业被改成 “夜店小姐”,照片被发到数百个微信群。当她报警维权时,网友嘲讽她 “小题大做”,“想红想疯了”。最终造谣者被行政拘留,但吴女士丢了工作,花了整整一年才走出心理阴影。与《恶意》里的角色一样,现实中的网暴受害者们,都在谣言中失去了原本平静的人生。
更让人揪心的是《恶意》中母亲尤茜的故事。刚刚失去女儿,却被网暴者称为 “借机敛财”,为了给自己讨个公道,她最终站在女儿离去的天台上。
这个情节,与江歌母亲江秋莲的经历惊人地相似。在为女儿维权的五年里,江秋莲收到过装满粪便的快递,被骂 “消费女儿”,“蹭热度”,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最终让网暴者承担了法律责任。
这两起现实案件与电影的情节,撕开了网络暴力的本质:它从来不是简单的 “言论自由”,而是一群人借正义之名,对他人实施的私刑。就像《恶意》导演在采访中说的:“当我们敲下键盘时,很少有人意识到,那些文字可能成为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稍微值得庆幸的是,与刘学州遭网暴案一样,以上两案均通过司法途径让施暴者付出代价。这些案例表明,受害者不应沉默,而应积极固定证据、提起诉讼。这些网暴案的判决进一步强化了司法对网暴的惩戒力度,鼓励更多受害者勇敢维权,打破“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尽管是一部悬疑类型片,但《恶意》的魅力不仅在于情节上层层推进的反转设计,更在于它成功引导观众经历了一段紧密关联社会现实的情绪波动。这种效果并非源自惊悚元素,而是源于影片对社会议题的深入探讨所激发的广泛共鸣,以及其中反映的网络生态所带来的真实触动。
除了这份引人入胜的现实代入感外,陈思诚在角色刻画上的显著进步同样值得肯定。他此次创作的人物形象告别了脸谱化,每一个角色都呈现出鲜活的立体感与真实感,你能感受到他们都有着普通人的复杂性。因而影片也深刻地展现了现实世界并非非黑即白,没有永远“正确”的人,而人们即便面对困境,依然需要在生活的洪流中继续前行。
不得不夸赞陈思诚作为电影创作者的前瞻性,开玩笑的说,他是不是在这部电影的初创期就预判了参与网暴要付出法律代价的这个结果,所以用电影《恶意》的故事照进现实,讲述了那些被舆论“绞杀”的灵魂与破局者的故事。
无论是电影《恶意》,还有寻亲少年刘学州遭网暴案,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案,江歌母亲诉网暴者案,等等,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理性和善良,不要轻易被情绪左右,更不要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消息时,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寻找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盲目地跟风评论。
我们要明白,我们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他人造成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命运。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理性和善良去对待网络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
牛股配资网登录入口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