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像过山车,药吃了、针打了,可并发症还是悄悄找上门?老中医捋着胡子说了八百遍:“消渴”不是光降糖,得“清、补、防”三箭齐发!您要是只盯着血糖仪,那叫“头疼医头”,真正的高手,是调整个身体的“糖代谢生态”。
图片
先说“清”,清什么?清“肺胃燥热”!糖尿病初期,老想喝水、吃得多、饿得快、大便干,这是“三多一少”典型,中医叫“上消、中消”。燥热不除,胰岛就像在“火炉”上工作,迟早罢工。
图片
这时候,别光补,先清火!白虎加人参汤打底,但咱日常调理,用更温和的:天花粉9g、葛根9g、麦冬9g泡水。天花粉生津止渴,葛根升清降浊,现代研究它还能辅助降糖,麦冬润肺养阴,三味药像给身体“降火喷雾”,把燥热压下去,口渴自然缓解。
图片
再讲“补”,补什么?补“气阴两虚”!病久了,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夜尿多,这是“下消”,肝肾阴虚、脾气不足。这时候得补,但别蛮补。生脉饮(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3g)益气养阴,是基础;
图片
再加山药15g、黄芪9g健脾益气,玉竹9g滋阴润燥,地骨皮6g清虚热。这些药现代药理都证实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补得恰到好处,身体利用糖的能力才强。
图片
最后是“防”,防什么?防“瘀血阻络”!高血糖久了,血液黏稠,血管内皮受损,这是并发症的“导火索”:眼底病变、手脚麻木、心脑血管病。中医叫“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所以,从确诊那天起,就得“活血防变”。丹参6g、三七粉3g(冲服)、山楂9g,日常泡水或煮粥放点,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临床数据表明,长期配合活血药,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能明显延缓。
图片
这“清、补、防”不是割裂的,而是动态调整:早期以“清”为主,中期“清补结合”,后期重在“补防”。饮食上,主食粗细搭配,甜食坚决戒,运动别偷懒,饭后百步走,升糖慢悠悠。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牛股配资网登录入口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